股票配资配资配资是清补之肉类食物首选
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
作者:陆明华、潘丽雯
进入末伏后,天气会变得又湿又闷。不妨来一碗老鸭汤补虚养胃,还能起到滋阴、清热消暑的作用。
鸭是常见的水禽,中医认为,鸭肉味甘、微咸,性凉,归脾、胃、肺、肾经,具有滋阴补虚、养胃生津、健脾化湿、利尿消肿之功效,对阴虚阳亢引起的痨热骨蒸、头晕头痛、食欲不振、口渴咽干、小便不利、大便燥结、干咳少痰等均有一定作用。
夏末初秋吃鸭肉,既能补虚,又不过于肥腻,还不会引起上火等问题,是清补之肉类食物首选。
鲜百合沙参玉竹水鸭汤
材料:鲜百合60克,北沙参30克,玉竹30克,水鸭一只(约重500 克),生姜3片,味料适量。
做法:1.先将蚬鸭剖杀,去除毛及内脏,洗净血污,砍成粗件备用;2.鲜百合、北沙参与玉竹分洗净,然后将上述汤料同放进汤煲内,加入适量清水,先用中火,后用文火焖煮1.5小时,调入适量食盐便可。
功效:清心润肺,养胃生津,清补良汤。
根据中医“热者寒之”的原则,鸭肉特别适合于苦夏、上火、内有虚热者食用。
同时,还适于女性产后病后体虚、月经不调,以及盗汗、遗精、糖尿病、肝硬化腹水、肺结核、慢性肾炎浮肿以及癌症患者放化疗后食用。
现代研究发现,鸭肉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,脂肪含量适中且分布较均匀。鸭肉还是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比较多的肉类,且钾、铁、铜、锌等元素都较丰富。
来源:首都中医
发布于:北京市线上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